民俗文化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富田 >> 民俗文化

富水河喊船民俗文化简介

发布时间:2013-12-10 10:26:53 浏览数:1191
喊船,也叫请神送神,五十多年前,这种活动是青原区富水河一带比较有有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陆续被终止这种活动至今,民间基本上未再开展。近几年,富水河流域,有的家族再续这项活动,并且有一定的活动基础,如富田陂下胡氏家族,在几位老人的带动下,基本上把过去的喊船仪式和过程传承下来,渼陂梁氏也保留完整的1941年版的《渼陂梁氏团和神文》,为进一步推动这一古老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。
喊船活动起于何时,不见文献记载。民间相传,喊船是江西特有的祭神活动,它与道教张天师有关。
李世民将张道陵刺封为天师,俗称张天师。然而朝中有官员听到百姓盛赞张天师的恩德,对他的道术极其崇拜,心中不服,便撺辍皇帝要试试张天师的道术,皇帝正有此意,便与大臣们精心设计了一场考试。
殿试那天,皇帝说地下有鬼在吵闹,要张天师镇邪。张天师说没有鬼,皇帝不依,硬要张天师施展道术镇邪,无奈,张天师端起一碗清水,用指一弹,殿底下“闹鬼”的大臣便纷纷躲雨,一时喧闹声安静下来。皇帝急了,一跺脚,“闹鬼”的大臣又敲锣打鼓的闹起鬼来。皇帝故意揶揄张天师本事不济,张天师也急了,猛地将碗中水尽数泼将出去,殿底立刻涨起了洪水,很快便将说有闹鬼的大臣淹死了。皇帝后悔了,张天师后悔了。为了妥善安排遇难大臣的灵魂,张天师答应将他们灵魂送回江西老家享受乡亲们的祭祀。然后再送到河南洛阳封神,以表自己的愧疚。于是,江西便有了这项喊船活动福建。
以前,江西各地都有喊船活动。在吉安,富水河一带的活动最为发达。各地民俗不同、掺杂的内容也各不相同。活动规模大小、内容因村庄而定,以喊船为主线,根据本村的人口多少,财力情况,各种小习俗,连续活动一个月甚至一个多月。自腊月二十四开始,正月至十六甚至二月初一结束,因各族人力财力不同而有差异。
头一年腊月请神,每晚安排一户当值,轮到的当值户负责点香烛敬神,喊船班子的夜宵(如有的村用米果、糕点招待;有的村庄煮“八宝粥”招待;有的村则有酒肉招待等)。
请神必须有请神图,纸画船(如横坑不仅有请神图、十八层地狱图、篾扎纸画船,布画船等),还要彩旗引路,篾扎船随后、菩萨殿后,最后是乐队,中间杂的花钵、鲤鱼、蚌壳、狮子、龙等,后山请神、祭拜天地及过往神纸,游村一周,途中,扛菩萨的要将菩萨左颠右颠,俗称“扛起菩萨打灵”,意为大臣的灵魂受到菩萨欢迎,菩萨高兴得手舞足蹈,再往河边游行一段路后,引至宗祠内安座,有条件的村庄会用篾扎十多二十个大臣的画像游村安座。祠内搞龙、舞狮、祭拜天地祖宗、仪式方告一段落。如匡家村有装擎、陂下村有御赐48副銮架出游、木湖村要将江里的荆棘砍掉,为船清道,为让大臣们的船来到顺爽,走得高兴。一路上必须是鞭爆不断,神铳连连。
晚上喊船,一人领,众人和男女老少都可参与,喊船各村不尽相同,各具特色,如王家村会跑到江边去喊船。喊一会,歇一会,热闹够了才吃夜宵散场。每晚必喊,天天如此。
大革命前夕,各村都有戏班子,互通往来,搭台唱戏,说是演给大臣们看,实则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。
元宵节,又是上灯节,也是送半月神的节日,各村娶妻生子的称为添丁,届时要请全村老幼及亲友吃灯酒,欢聚一堂,其间,有的村庄又会像请神一样热闹一番,所不同的是要将一部分大臣的灵魂先行送走。送到河边将篾扎船、纸画船草龙放入水中漂走,并将部分祭品烧毁,即宣告仪式结束。
正月三十日送神,有的地方是二月初一日为送神日。仪式照旧。
扮鲤鱼、蚌壳精的穿绿色的衣服,化装脸部;
执花钵的穿上红下绿,化装脸部;
执彩旗的劲装打扮,腰束红绸;
抬菩萨统一着着褐色劲装,束红绸;
抬篾扎大臣的化装成鬼神模样;
秧歌队着大红衣裤,红绸束腰;
赶龙的反穿皮袄,手执缠穗的赶神鞭、舞狮的狮身装束;
搞龙的统一看黄色颈装、束黄绸腰带。
发掘意义:①喊船活动源远流长,富有时代特色。
②这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,有益于民众的身心健康,可杜绝赌博现象,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③搞龙、舞狮、扭秧歌可强健民众的体魄。
④体现了江西人民热情好容,忠君爱国的精神。


划龙船


盘龙


舞龙